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诗句释义:

  •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在江上划船时,我怜悯这曲折的江流,寻访山间,静心聆听自然的声音。
  •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我欣赏这芬芳的杜鹃花的特性,但必须与世俗之人区分开。
  •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贝塔(即贝叶经,佛教经典)象征着流动的智慧,而花台则代表着芬芳的香气。
  •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茂盛的桂花从屋檐下飘落,散落在窗边的云雾中。
  •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情感深沉的人不随波逐流,志向远大的人容易惊动他人。
  •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如何能亲近鱼鸟,又不愿意屈服于权贵的诱惑?

译文: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
江上划船时,怜惜曲折的江流,寻找山林中的宁静。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
欣赏这芬芳的杜鹃花的特性,但必须与世俗之人区分开。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
贝叶经象征着流动的智慧,花台则代表着芬芳的香气。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
茂盛的桂花从屋檐下飘落,散落在窗边的云雾中。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情感深沉的人不随波逐流,志向远大的人容易惊动他人。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如何能亲近鱼鸟,又不愿意屈服于权贵的诱惑?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游历虎丘山精舍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江上景色、山林之美以及花卉之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和对高远志向的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