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战争和和平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以下是对每句的逐条解释:
-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 “止戈”是指停止使用武器,”称伐”是指宣扬讨伐之意。
- “绝辔之野”指的是远离战乱的地方,”丹水之征”指的是从丹水传来的征伐之声。
- 注释: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厌恶战争,希望天下太平的愿望。
-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 “信义”是指诚信与道义,”五材”是指五种人才,”用”是利用的意思。
- 注释:诗人认为只有坚守诚信与道义,才能让人们忘记饥饿,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
-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圣人”是指有智慧的人,”大宝”是指非常重要的东西,”曰”在这里表示说的意思。
- “天地之大德”是指自然的规律和道德,”曰生”是指自然万物的存在。
-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权力的尊重,他认为权力是圣人最珍贵的宝物,而自然是最大的德行。
-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 “泾渭”是指两条不同的河流,”同流”表示它们在同一个地方流动,”清”和”浊”是不同的水质。
- “琴瑟”是指两种乐器,”并御”表示同时演奏,”雅郑”是指不同的音乐风格,”殊声”表示不同的声音。
- 注释: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事物,表达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
- “扰扰”是指纷乱不安,”烝人”是指百姓,”声教”是指教育和文化的影响。
- “茫茫”是指模糊不清,”禹迹”是指大禹治水的足迹,”车轨”是指马车的道路。
-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 “志在四海”是指心怀天下,”尚”是推崇的意思,”恭俭”是指谦虚节俭。
- “心包宇宙”是指心胸宽广,”而无骄盈”是指不骄傲自满。
-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 “言”是指说话,”文”是指文采,”行”是指行动,”不远”是指不遥远。
- “义”是指正义,”而无立”是指如果没有树立起来,”勤则无成”是指如果不勤奋就没有成就。
- 注释: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和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