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
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
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
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
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
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译文】
华山的峰峦高耸入云,黄河的流水滔滔不绝。
山中的山川蕴藏着玉石,人世间的人物多是君子。
丞相辅佐天子,太尉掌管国家的纪纲。
如这样的人才出世,便能济世承续余下的福泽。
追随先师学习,广博学识兼通文史。
奇特的声音震撼宛洛,雅正的议论穷尽名理。
我因病而身体疲惫,很少宾客前来拜访。
你不发一言驱车而来,便在一丘之间访寻。
白纻布和丝织品开始赠送,胶漆相投结为知己。
优游自在空长想,骖驾跛足难以成行。
忽然收到你来信,华美词藻格外光华。
虽然你滥于吹嘘,可以消除我的忧愁叹息。
怀袖中终不灭,掌握中方留玩赏。
和煦的风应合律吕,山间的黄莺也复新声。
芳香美丽徒然好看,节气物候与人无关。
劳苦的歌虽有曲调,无以报答你的春阳。
【赏析】
《答杨世子诗》,此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的恩遇。这首诗是诗人对杨国忠及其党羽的讽刺之作。
第一联“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写华山与黄河的雄姿。太华,即华山,五岳之一;长河,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华山高峻,河水浩渺,二者皆具壮观。这两句以夸张手法极言其高远广大,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所处的险恶环境。颔联“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意思是说山间水旁常常藏有宝玉,贤明正直的士人辈出。诗人以比喻手法,把山水人格化,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美德。颈联“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意思是说宰相和军师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材,他们是国家治理的骨干。这两句进一步歌颂了杨国忠、安禄山这样的奸臣当道,败坏国家政局,危害天下人民。诗人用“丞相”和“太尉”来比喻他们的政治地位和作用。“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两句的意思是:只有杰出的人才才能振兴时事,继承先帝遗留下来的福祚。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贤人的作用。尾联“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的意思是说:在老师的教诲下学习,广泛地阅读典籍,了解各种知识。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虚心向善,努力学习,以图有所作为。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开阔,风格豪放。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