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注释】

倏忽:很快。因:顺着。竹喧:竹林里的风声。先觉雨:先感觉到了下雨。山暗已闻雷:山里已经能听到雷声。户牖:窗户。深青霭:深青色的云气。阶庭:台阶和庭院。鹰鹯:猛禽,这里指猎鹰。新习学:刚学会捕食。蟋蟀:一种秋末冬初才出来的昆虫,这里指蟋蟀鸣叫。莫相催:别催促我。

【赏析】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是一首描绘夏至时节自然现象的古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小暑”这一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句“倏忽温风至”,以“倏忽”形容时间的短暂,表达了夏日来临的迅速。紧接着用“因循小暑来”来衔接,既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也表达了小暑节气的到来。两句一问一答,形成了良好的对比,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句“竹喧先觉雨”,以竹叶的声音作为听觉的线索,引出了夏天的第一场雨。这里的“先觉”一词,更是突出了夏雨的突发性和突然降临的感觉。而“山暗已闻雷”,则进一步描绘了夏雨来临时的壮观场景,山间雷声轰鸣,预示着风雨即将到来。

第三句“户牖深青霭”,描绘了夏至时家中的景象。窗外的青霭弥漫,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阶庭长绿苔”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的绿色植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这里用“鹰鹯”和“蟋蟀”作为动物象征,寓意着人们对夏天的喜爱和期待。同时,“新习学”和“莫相催”也暗示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心情,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和享受,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