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释解释:

  • 雨过一蝉噪:雨后一只蝉在鸣叫(zào)。
  • 飘萧松桂秋:秋天的松树和桂花显得飘摇萧瑟(qì)。
  • 青苔满阶砌:台阶上满是青苔。
  • 白鸟故迟留:白色的鸟儿故意逗留(gu)不愿离去。
  • 暮霭生深树:傍晚时雾气升腾于茂密的树木之间。
  • 斜阳下小楼:在斜阳照耀下的一座小楼。
  • 谁知竹西路:谁不知道那条通往竹林的小路(xiǎo lù)。
  • 歌吹是扬州:歌声和音乐声是扬州的象征。

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智寺的幽静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同时也表达了对扬州繁华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以雨后的景象为切入点,描写了松桂飘萧的秋日景色。这里的“蝉噪”不仅形容了声音,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从夏季的炎热过渡到了秋天的凉爽。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的宁静与和谐。青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痕迹和岁月的沉淀,而白鸟的徘徊则增添了一抹生动与生机。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通过夕阳西下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暮霭与斜阳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知道那通往竹西亭的道路,那里曾经有歌声和音乐,但如今却只剩下回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字里行间,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美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