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注释】
梓人:古代的木工。审曲面势:审查曲率和高低的变化,即制图。今谓之“都料匠”:现在叫做都料匠(木匠)。潜:隐藏。杨氏:姓杨的人。
【译文】
我认为梓人的做法类似相面术,所以把它记下来收藏着。梓人,就是古代的木匠,他们审查曲率和高低的变化,即制图。现在叫做都料匠的人。我所遇到的杨氏,他的名字是潜。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其《梓人传》之作。作者对梓人有很深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他们与相面术一样,都是观察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来了解事物的本质。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一位名叫潜的木匠,他对这位木匠非常敬佩。于是,他把这位木匠的经历和他的思想记录下来,写成了这篇文章。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梓人之道类于相”,是对梓人工作性质的概括和总结。这里的“相”并不是字面上的“看相”,而是指“察观”、“审视”的意思。也就是说,梓人的工作性质就像看相一样,需要仔细地观察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来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工作性质要求梓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作者提到了“故书而藏之”,这是对梓人工作性质的一种肯定和赞扬。作者认为,把梓人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传承下去,也可以供后人参考和学习。这种工作性质既体现了梓人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作者对梓人工作的尊重和赞赏。
最后两句“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是对梓人职业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里的“面势”指的是物体的表面形态和高低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曲线”。而“都料匠”则是对梓人的一种俗称,意思是他们都掌握了制作家具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梓人的工作性质的描述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和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同时,也通过对梓人职业的介绍和说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梓人这一职业的特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