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和荐福寺英公新构禅堂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注释:

  • 上人:僧人。
  • 中道:佛教用语,指中间的路径或方法。
  • 寂照:寂静而明亮的光辉。
  • 了心:明了自己的心。
  • 故:因此。
  • 果药:果实和药物。
  • 咒中:佛经咒语之中。
  • 流:流向。
  • 禅远:禅宗修行者追求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 枳闻:听到、听闻。
  • 汉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位于湖北的武汉汉阳区。
  • 虚舟:比喻无拘无束的自由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新修的荐福寺英公禅堂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禅堂的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与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宁静、超脱的生活理想。

诗人表达了对上人的敬意,并描述了他长时间远离尘世,专注于修行的态度。接着,他用“寂照出群有”来形容禅堂的清净与庄严,以及修行者的心境如何超越常人。

诗人描述了在禅堂周围的景象,如“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这些自然元素与禅堂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他也提到了佛经中的咒语,以及咒语中散发出的甘露和香气,这象征着佛法的力量与慈悲。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的心态,他们在禅堂中修行时,能够忘却一切杂事,达到一种心灵的清净与宁静。这种境界被称为“禅远”,是一种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感悟的结合,表达了他对禅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写道:“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这句话意味着他在禅堂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以赞美和向往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