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气。
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
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
剑上忠臣血未干,沛公已向函关入。
【注释】
秦家行: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时政的愤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彗孛:彗星。
九天:指天上。
瓦裂:屋瓦断裂。
冤气:怨气。
赵高:人名,秦朝宰相。
扶苏:秦二世之弟,名子婴,因谏阻始皇出巡,自杀。
羽书:急件文书。
萧墙之内:比喻宫中。
戢(jí):止住。
羽书催筑长城急:急件文书催促修筑长城,意指朝廷对战事的紧急重视。
剑上忠臣血未干,沛公已向函关入:剑上的血还没有干,刘邦已经率兵进关了,暗指秦朝灭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写秦王朝的覆灭来抒发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简练凝炼,形象生动鲜明,意境开阔雄浑。
首联“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气”,开篇便以天象喻人事,借彗星的出现,暗示着政治的混乱与动荡;紧接着以“九天瓦裂”形容宫殿之危,暗含着宫廷内部的矛盾尖锐到了极点。
第二联“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的痛苦与哀伤。赵高作为秦朝的宰相,其专权误国、陷害忠良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而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儿子,他的无辜而死则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的深深思考。
第三联“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则是对当时统治者昏庸无能、只顾外患、不顾内政的批判。作者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与不安。
第四联“剑上忠臣血未干,沛公已向函关入”,则是对秦朝灭亡的预言。这里的“沛公”指的是刘邦,他在推翻了秦朝之后,继续挥师东征,最终建立了新的汉朝。作者通过这一联,暗示了秦国虽然灭亡了,但新的威胁却接踵而至,国家的前途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