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

这首诗的标题是《斑竹》,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斑竹(第一句)
    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
  • 这句描绘了斑竹的颜色和生长环境。”浓绿”形容斑竹叶子的颜色,”疏茎”表示竹子的枝干稀疏,”绕湘水”则说明它生长在湖南的湘江流域。”抽”在这里指的是抽出,”蛟龙尾”则形象地描述了竹子抽出时的姿态,仿佛是蛟龙的尾巴。
  1. 色抱霜花粉黛光(第二句)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
  • 这句继续描绘斑竹的颜色和形态。”色抱”意味着颜色紧紧包裹着竹子,”霜粉”可能指的是竹子表面的霜冻或白色的斑点。”花”指的是竹子的花絮,”黛光”则可能是竹子特有的深绿色或者深棕色的光泽。”蜀锦”可能是指竹子的皮层,因为蜀地出产精美的丝绸,所以用来形容竹子的纹理。”红霞”则是指竹子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美丽色彩。
  1. 交戛敲欹无俗声(第三句)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
  • 这句描述的是竹子的声音和风中的景象。”交戛”可能指的是竹节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敲欹”则形容声音的节奏感或者是竹节的不规则排列。”无俗声”强调了这种声音的独特之处。”风曳刀枪横”则形容风吹过竹林时,竹子摇曳生姿,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挥舞着刀枪。
  1. 殷痕苦雨洗不落(第四句)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
  • 这句表达了竹子与湘江女神的联系。”殷痕”可能是指竹子上的深色痕迹,可能是因为长时间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苦雨”指的是长时间的大雨,”洗不落”意味着这些痕迹深深地刻在了竹子上。”犹带湘娥泪血腥”则是将竹子比作湘江女神,暗示了竹子与湘江女神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1. 袅娜梢头扫秋月(第五句)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 这句描述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袅娜”形容竹子的枝条优雅柔美,”扫秋月”可能是指在月光下,竹子的影子轻轻掠过。”影穿林下疑残雪”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影子在树林中的情景,给人一种仿佛残雪未融的感觉。
  1. 我今惭愧子猷心(第六句)
    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欣赏竹子的能力感到惭愧。”子猷心”可能是作者自谦的表达,”子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名,这里用来比喻自己欣赏竹子的能力不如王献之。”解爱此君名不灭”则是表明作者欣赏竹子的心志不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斑竹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独特以及与湘江女神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比、拟人等方式,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