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注释】
却忆:想起。东溪日:即东溪日暮。
鲁儒:春秋时鲁国的孔子(孔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鲁儒:指孔子。
僧房:寺庙里的客房。闲共宿:闲居共宿。
酒肆:酒店。醉相扶:醉后互相搀扶。
天畔双旌贵:天上有两颗星,是古代帝王的旌旗,这里借指显贵的人。
病客:指作者自己。病客孤:病中孤独。
春谷种桑榆:春天播种谷物,秋天收获桑叶,比喻勤劳。
【赏析】
《山中寄樊仆射》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写于初唐时期,是诗人在山东滕县(今山东滕州)隐居之时寄写给友人樊少监的。全诗抒发了诗人隐居不仕、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仕途的向往与无奈。
首联“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点题,表明自己怀念当年同游东溪之友。“东溪”是诗人的住所所在地,“东溪日”、“同年事鲁儒”均用典。“事鲁儒”,意谓追随孔子学习,以儒术为业。
颔联两句“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写隐士的生活情景。“僧房”,指僧人住的寺院中的客房,这里用来指诗人自己。“酒肆”,即酒店,是平民百姓常去的地方。
颈联“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写自己的境遇和心情。“天畔双旌”,指天上的北斗七星,其中一颗星形如旗,故云。“双旌”,指二帝并尊。“贵”,指地位高。“山中病客”,即“病客山中”,“病客”指诗人自己。“孤”,指孤苦。
尾联“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写诗人的处境和志向。“无谋”,没有计谋。“还”,仍然。“计”,指谋略。“春谷种桑榆”典出《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即位后,欲报齐国侵燕之仇,乃卑身厚币,招揽天下英才。邹衍等六人至秦,齐使孟尝君致书,邹衍复书说:“臣闻‘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己合者,世不可多得也。”燕昭王得到这些人才,国力大增。这两句意思是:虽然我没有什么谋略可施展,但春天播种谷物,秋后收割桑叶,仍可努力耕作。言下之意,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像古人那样勤勉自励。
王勃的这首诗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清高脱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