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注释】
军将:指出征的军队。青史上:指史籍上。灭胡:消灭了匈奴等少数民族。
【赏析】
此为一首边塞诗,写征夫出塞,观兵古戍、斩将登高,分阵守山,制马鸣兵,以“如今”点明已得胜功,而青史留名的史实。全诗从“出”“登”“观”“斩”“登”“制”六字展开,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首二句,写将军出征前的准备和出发时间。“微雪”,天气寒冷,下着细雪,说明天还没亮。“军将”,即军队将领。“出”,即出征。
三、四句,写出征后登上古戍。“观兵”,是观察士兵的意思。“登”,登上。“古戍”,即古老的边城或城堡。“斩将对双旌”,这是说,在古戍之上,有两名将士正在斩杀敌人,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五、六句,写分队守山,控制马声。“分阵”,就是分队列阵的意思。“山势”,“指山川形势”。《孙子·九地篇》说:“视生处高,战隆无登。”这里的意思是,要分队列阵,观察山川形势。“潜兵制马鸣”,这是说,在山上埋伏兵力,控制马的叫声。
末两句,写已经取得胜利,并在青史上留名。“如今”,指目前。“已有灭胡名”,意思是现在虽然还未完全取得胜利,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为,“灭胡”是汉朝开国功臣霍去病的功绩之一,所以诗人用“灭胡名”来比喻这次战争的胜利。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军出征前的准备工作、战斗过程以及战后的战斗成果,展现了边塞战场的壮丽景象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英勇斗志。同时,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