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
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
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注释
- 单于骄爱猎:单于,古代对匈奴首领的称呼。骄,骄傲自大。爱猎,喜欢打猎。
- 出塞:这里指的是进入边塞或边境地区。
- 放火到军城:放火,点燃火把。军城,军营。
- 乘月调新马:乘月,利用月光。调,挑选。新马,未经训练的马匹。
- 防秋置远营:防秋,秋季边防防守。置,设置。远营,远离本土的防御设施。
- 空山朱戟影:空山,空荡的山谷。朱戟,红色的戟。影,影子。
- 寒碛铁衣声:寒碛,冷沙上行走的声音。铁衣,穿着铠甲。声,声音。
- 度水逢胡说:度水,渡过河水。逢,遇到。胡说,胡人的话。
- 沙阴有伏兵:沙阴,沙漠中的阴面。伏兵,隐藏的部队。
译文
单于(匈奴头领)骄傲地喜欢打猎,放火烧到我们的军营。
利用月光挑选新马(训练),在秋天设置远离本土的防御。
空荡的山谷中,红旗的影子映照着朱戟(兵器),发出铿锵的声响。
渡过冰冷的河流,听到来自胡人的胡语(异族语言)。
在沙漠的阴影中,隐藏着敌军的埋伏(兵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光图。全诗四句分别描述了出塞前的准备、夜晚的训练、行军途中的观察以及渡河时的警觉,展现了边疆将士紧张而又充满戒备的氛围。
首两句“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出塞前的准备工作,单于(匈奴首领)因骄傲而喜好狩猎,甚至不惜烧毁军营作为游乐之地。这反映了边塞将士们面临的艰苦环境与挑战。接着,“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则展示了夜晚的训练场景,士兵们乘着月光挑选新马,准备秋季的防御工作。这不仅是对军事训练的描写,也是对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保持警惕和准备迎接挑战的隐喻。
第三句“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通过“空山”和“寒碛”这两个意象,进一步衬托出将士们的孤独与艰辛。而“铁衣声”则暗示了士兵们的坚毅和勇敢。最后两句“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通过渡水遇到胡人的对话和沙阴藏匿的敌兵,展现了战士们面对困难时的机智与勇气。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将士生活的反映,展现了边疆将士们面对艰苦环境的挑战与坚守,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将士们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