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
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
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
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
注释:
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
竺佛图澄
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
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
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
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
赏析: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的咏高僧诗。诗人通过咏叹高僧的修行和教化,表现了自己对佛教的崇敬和向往。
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大誓悯涂炭”,意为大誓悯涂炭,即有大誓,怜悯涂炭之苦。这里的涂炭可以理解为灾难、苦难。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慈悲之心,愿意为人民解除苦难。
第二句“乘机入生死”,意为乘机入生死,即利用机会进入生死轮回。这里的生死可以理解为生与死,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道路。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第三句“中州法既弘”,意为中州法既弘,即中州的佛教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这里的中州可以理解为中国,也可以理解为世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句“葛陂暴亦止”,意为葛陂暴亦止,即葛陂地区的暴乱也停止了。这里的葛陂可以理解为某个地方的名称,也可以理解为泛指某个地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远离战乱,过上和平的生活。
第五句“乳孔光一室”,意为乳孔光一室,即通过一个微小的光孔可以照亮整个屋子。这里的乳孔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孔,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小的窗户。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小事物的力量的赞美,认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光孔也能发出巨大的光芒。
第六句“掌镜彻千里”,意为掌镜彻千里,即手中的镜子可以照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这里的千里可以理解为距离,也可以理解为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远见卓识的追求,希望能够超越眼前的困境,看到更远的未来。
第七句“道盛咒莲华”,意为道盛咒莲华,即佛教中的莲花象征着纯洁和神圣。这里的莲花可以理解为一朵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或理念。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信仰的赞美,认为莲花代表着纯洁和神圣的品质。
第八句“灾生吟棘子”,意为灾生吟棘子,即在灾难中吟诵着荆棘子。这里的荆棘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乐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的喜爱和珍视,认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依然需要音乐来安慰和鼓励自己。
第九句“埋石缘虽谢”,意为埋石缘虽谢,即虽然曾经有过埋葬石头的想法(比喻放弃),但这种想法已经消失了。这里的埋石可以理解为抛弃或者放弃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保护或者维护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想法的反思和总结,认为那些曾经的想法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了或者消失了。
第十句“流沙化方始”,意为流沙化方始,即沙漠化的问题刚刚开始被关注和解决。这里的流沙可以理解为沙漠,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不良的社会现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担忧,认为沙漠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高僧的作品,通过对高僧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崇敬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咏叹高僧的修行和教化,表现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正义和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