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
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
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
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
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
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
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
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三学山夜看圣灯
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逐句解读与释义
“虔祷游灵境”: 此处的“虔祷”,表示虔诚祈祷;而“游灵境”则指游览神秘的宗教或精神领域。整体表达的是作者在夜晚虔诚地祈求神灵的保佑,希望能得到精神上的净化或提升。
“元妃夙志同”: “元妃”指的是古代皇室中的一位妃子,这里的“夙志同”表明作者与她有着共同的理想或愿望。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对某种理念或信念的共同追求或是共鸣。
“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 “玉香”和“银烛”都是贵重而稀有的物质,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与庄严。”焚”和”炫”都描绘了这些物品在夜晚的使用状态,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辽空”意味着广阔的空间或无垠的天际,形容灯火照亮的范围之大。
“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 这里的“泉漱”可能是指泉水流过云层下的岩石,形成美丽的水雾,增加了夜晚的幽静美感。同时,“钟敲桧杪风”则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桧树的顶端,发出的声音如同钟声一般悠扬。
“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 通过“印金”和“飞石”这两个动作,表达了对古代圣贤遗迹的尊崇与敬畏之情。”圣迹”和”神功”强调了这些痕迹和成就具有非凡的价值,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 这句诗表达了对未来无限美好愿景的期待和向往,”天涯极”意味着视野之广,”日脚红”则形容太阳落山时天空呈现出的壮丽色彩。
“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 “斋石”可能指的是在石头上进行的一种修行活动,“讲筵”则是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场所。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修行氛围。
“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 “超三界”通常指的是超越了世俗世界的种种界限,”证六通”则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代表着达到了神通的境界。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和领悟的深刻理解。
“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这里的“修偃化”可能指的是修炼到一种平和的状态,”社稷保延洪”则是指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繁荣。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三学山夜观圣灯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深度,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信仰、修行以及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