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有田在,年年长废耕。
欲磨秋镜净,恐见白头生。
未作一旬别,已过千里程。
不知书与剑,十载两无成。
《书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剑术生涯的反思和困惑,反映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下面将逐一解读:
作者介绍: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才华横溢,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风格豪放洒脱。诗词原文:
负郭有田在,年年长废耕。
欲磨秋镜净,恐见白头生。
未作一旬别,已过千里程。
不知书与剑,十载两无成。诗句解析:
- “负郭有田在,年年长废耕。”: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拥有一块田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每年都未能耕种。这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奈和失落感。
- “欲磨秋镜净,恐见白头生。”:诗人希望通过磨砺自己的心志来达到内心的清明,但又怕看到自己因岁月而苍老的面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和对青春逝去的恐惧。
- “未作一旬别,已过千里程。”:尽管诗人还没有完成一个月的行程,他已经走过了千里之遥。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行动力强,意志坚定的特点。
- “不知书与剑,十载两无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知识和武艺的道路上,十年过去了却一事无成,感到迷茫和挫败。
- 赏析:
- 杜牧的《书情》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通过对读书和习武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知识与能力的追求。
- 诗中的情感表达深沉且真挚,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使诗歌层次丰富,情感充沛。
《书情》不仅是杜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唐代文人对生活、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深刻思考的产物。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