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别袂,客思在长安。
若得临觞醉,何须减瑟弹。
秉心凌竹柏,仗信越波澜。
春会文昌府,思君每北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杨遂初赴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秋风吹别袂:秋风轻轻吹动离别的衣袖。
  2. 客思在长安:客居他乡,思念之情在长安(古都名)弥漫。
  3. 若得临觞醉:倘若能借酒消愁,得以沉醉其中。
  4. 何须减瑟弹:何必为了抒发心中的忧愁而减少琴瑟弹奏的乐趣。
  5. 秉心凌竹柏:持心高洁,如同竹子和柏树一样坚韧不屈。
  6. 仗信越波澜:凭借诚信,越过人生的波澜起伏。
  7. 春会文昌府:春天时去文昌府参加科举考试。
  8. 思君每北看:常常在北方思念你。

译文

秋风拂过离别的衣袖,你在远方的长安是否也有我?
假如能够借酒浇愁,为何还要削减琴瑟的演奏以抒发忧愁?
持有高尚的心性,犹如竹子和柏树那样坚贞不屈,
凭借坚定的信念,跨越生活的波折。
春日里我会去文昌府参加考试,心中始终想着你,
总是在北方望着天空,思念着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关切与不舍。首句“秋风吹别袂”,便营造了一种秋天的别离气氛;第二句“客思在长安”,则将情感投射到远方的友人身上,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

第三四两句,诗人提出了一种假设情境:“若得临觞醉,何须减瑟弹”,意味着如果能够通过饮酒来解忧,就不必再减少生活中的欢乐。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一种珍视,即使面对离别,也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秉心凌竹柏,仗信越波澜”,表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信念就像竹子、柏树一样坚强,即便面临困难也不会动摇。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将凭借坚定的信念,超越生活中的任何挑战。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春会文昌府,思君每北看”,表示在春天的时候会去文昌府参加考试,而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时刻想念着朋友。这不仅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谊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