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乎王家,曾有凶王。
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
暴淫虐惑,无思不为。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

《二风·乱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篇目。它主要记录了西周中后期的风俗、制度、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本诗以“乱”为标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嘻乎王家,曾有凶王。(首句)
    注释:在古代,王家常常指代国家和君王。这里的“凶王”指的是历史上一些残暴无道的君王。
    赏析:首句以“嘻乎”起头,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君王的担忧和忧虑之情。这一句为全篇奠定了基调,揭示了接下来所要表达的主题。

  2. 中世失国,岂非骄荒。(次句)
    注释:“中世”指的是西周中期,“骄荒”是指骄横荒淫无度。这里用“中世失国”来形容西周中期的政治动荡,而“岂非骄荒”则表达了对当时君王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次句承接首句,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它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强调了君王的骄横和荒淫导致了国家的衰落。这一观点与《诗经》中“亡政之始,实始吾党”的思想相呼应。

  3.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第三句)
    注释:“复复”指的是反复无常,“令则可忘”则表示如果能够遵循正义之道,那么这些困难也就不足为虑了。
    赏析:第三句承接前两句,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它表明作者认为只要统治者能够坚守正义,那么社会的混乱和困难就会得到解决。这一观点体现了《诗经》中对于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的追求。

  4.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第四句)
    注释:“乱王”指的是那些昏庸无道、祸害百姓的君王。这里的“王心何思”则是在询问这些君王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赏析:第四句紧接第三句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君主的内心世界。它通过对君王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理想君主的期望和呼唤。

  5. 暴淫虐惑,无思不为。(第五句)
    注释:“暴淫”指的是残暴无道的行为,“虐惑”则是指迷惑人心的行为。这里的“无思不为”则表示如果没有这种恶劣行为,就不会有祸端的发生。
    赏析:第五句承接第四句,进一步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问题。它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愤慨。

  6.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末句)
    注释:“生人”指的是百姓,“冤怨”则是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这里的“言何极之”则是在询问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赏析:末句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它通过对百姓受难的描写和提问,表达了对改善民生、消除社会矛盾的迫切希望和期待。

《二风·乱风》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西周中后期社会混乱、人民苦难的现状。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统治者的批评和期望。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