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
从来人不识,余自独防守。
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
体寂常湛然,莹澈无尘垢。
世间采取人,颠狂逐路走。
余则为渠说,抚掌笑破口。
忽遇解空人,放旷在林薮。
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

【注释】

又颂:赞美诗。

丹霞:山名。在江西吉安永新县东北,有丹霞山、丹霞洞等名胜。

宝:指宝石。

藏之岁月久:把宝石珍藏了很长时间。

不识:不了解。

独守:独自守护。

山河无隔碍:山河没有阻隔。

光明处处透:光明到处都能透过。

体寂常湛然:身体寂静,常常清澈如水。

莹澈无尘垢:晶莹透澈,没有一点污垢。

世间采取人:世上的人。

颠狂逐路走:狂妄地追逐着道路跑动。

余则为渠说:我为他说几句。

抚掌笑破口:拍着手大笑到嘴巴裂开。

忽然遇解空人:忽然遇见一位懂得佛法的和尚。

放旷在林薮: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林里。

相逢不擎出:相逢时并不张扬。

举意便知有:只要一举手就能看出他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诗人从广东吉安永新回故乡,在永新停留期间,写了《又颂》。

“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首句点明题旨,是说丹霞山有一种宝物,被人们收藏了许多年。这里运用典故,以比喻的形式,表明自己对家乡的感情。“从来人不识,余自独防守。”这两句写诗人在外地多年,思念家乡,归返之后,独自守护着丹霞山的宝藏。诗人用“独自”二字表现其孤独寂寞之感。

“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第二联写诗人站在高山上放眼四望,只见群山环抱,江河纵横,而自己身居高处,心胸开阔,视野无比广阔。这二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又写出了大自然的壮景。

“体寂常湛然,莹澈无尘垢。”第三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境。他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却非常平静和清澈,没有一点世俗的污秽。这二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外界的不同。

“世间采取人,颠狂逐路走。”第四联写世俗之人追逐名利,不顾廉耻,像疯狂一般追逐着道路上的足迹奔跑。这二句讽刺了那些贪婪无耻的人。

“余则为渠说,抚掌笑破口。”第五联写诗人替那些世俗之人辩解,拍着手掌大笑,笑得嘴巴都裂开了。这二句表现出诗人的幽默和自信。

“忽遇解空人,放旷在林薮。”第六联突然写到一个懂得佛理的人,他像鸟儿一样在山林中自由飞翔。这二句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和洒脱。

“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最后两句是说当诗人遇到这位懂得佛理的人时,不用说什么,只要看他举手投足就知道他的意思了。这二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那位懂得佛理的人的默契和默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乐,充满了生活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