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诗句释义:
-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北方向的厅堂,一阵凉风吹过,让修长的树木也感到清爽。
-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南边的窗户上写作,而门房和书房则经常保持严肃的气氛。
-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苔草的生长延续着古老的气息,使得作者的视听感官都变得格外孤独和寂静。
-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有人询问作者正在经营什么,他回答说是在收割寒冷谷中的黍米。
译文:
夕阳西下,我站在西北角的书房里,凉风拂过修长的树木。
我在南面的窗户前挥毫泼墨,书房里常常保持着严肃的氛围。
苔藓覆盖了古老的石头,让我的视听感觉变得孤独而寂静。
有人问我正在做什么,我是在收割寒冷山谷里的黍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时分,独自坐在书房中,面对西北角的修长树木,感受着凉风的吹拂。他在这里挥毫泼墨,创作着诗歌,而书房内的氛围却总是保持得十分严肃。这种孤寂与宁静的环境,使诗人的视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并没有使诗人感到沮丧。相反,他选择在这个时刻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比如苔藓覆盖在古老的石头上,以及他在寒冷山谷里收割黍米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也让读者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