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
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注释】

荷畚:扛着土筐。洛阳:古都,在今河南洛阳。杖策游北门:拄着手杖,到城门游览。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全中国的人民都已卷入战争。明夷:商朝亡国之君箕子。方遘患,顾我徒崩奔:正在遭受祸患,只恨自己无能力挽救。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我自惭才疏学浅,辜负了国家给我的厚恩。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身负重任,责任更重,但面对危机,心志更为坚定。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北方还未平定,南方不能吞下。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如果前进,就感到耻辱,后退却成为藩篱之臣。

【译文】

扛着土筐来到洛阳,拄着手杖游玩城门。

中国已全被战火所笼罩,到处都是豺狼。

正遭大难的时候,我只好仓皇而逃。

惭愧我才能浅薄,有负国家的重托。

身负重任,责任更重,但面对危机,心志更为坚定。

北方还没有平定,南方也不能吞下。

前进就感到耻辱,后退却成为藩篱之臣。

叹息嵩山老翁,才知道他的伟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作。《咏史》八首之一。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到洛阳,拄手杖出游北门的情景。“天下尽兵甲”以下六句,写当时中原地区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的景象。“明夷”两句,写作者目睹中原的灾难,感到痛心疾首。“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两句,写诗人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愧对国家的信任。“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地位重要,责任也很重大,但是当世艰危,自己更加坚定不移。最后四句写自己的感慨:“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意思是说,北方战事尚未结束,南方的局势又不稳定。进退两难,只能叹息而已。结尾两句写嵩山老人的形象,用反衬手法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忧虑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