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注释】

独游:孤独的游历。

林卧情每闲:在幽静的树林中安睡时心情很宁静。

时从灞陵下:不时从灞陵山下来。

垂钓往南涧:到南涧去钓鱼。

手携双鲤鱼:手里提着两条鲤鱼。

目送千里雁:看着飞向万里的鸿雁。

悟彼飞有适:明白了飞鸟有所适意。

知此罹忧患:知道自己因此遭受忧患和困顿。

放之清冷泉:任凭清凉的泉水冲洗。

因得省疏慢(shǔmàn):因此得以摆脱烦闷。

永怀青岑客:长久地思念那些青山上的隐士。

神超物无违:精神超越于世俗之外,没有违背。

岂系名与宦:哪里用得着名和官禄。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任监察御史时。诗人在灞桥边偶遇一位隐居不仕的高人,与之攀谈,发现这位高人颇有高洁之风,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他,并表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意思是:我常常独自在树林里安睡,而独自出游的心情也总是舒畅。“林卧”二字,道出了作者经常独自在树林之中酣然入睡的状态。“情每闲”则写出了这种悠闲自在的心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的心理,表达了他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

颔联:“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意思是:有时我会从长安的灞陵山下走过,去南涧那里垂钓。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喜欢自然景色,又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颈联:“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意思是:我常常提着两条鲤鱼,望着飞向万里的鸿雁。这里的“手携双鲤鱼”既是写实,又暗合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因为当时他正在担任监察御史,所以可以带着鱼竿去钓鱼;“目送千里雁”,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逃避。

尾联:“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意思是:我明白了飞鸟也有它的乐趣所在,知道人由于受官场束缚而遭受忧患和困顿。于是我将这一切放下,任凭清凉的泉水冲洗心灵,从而摆脱了烦闷。这里的“放之清冷泉”既是实指,也是诗人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表现。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远脱俗,情感真实质朴。诗人通过与隐士的交流,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社会的一些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