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锄草怨恨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注释:
锄草怨:种田人因抱怨雨水太多而种的庄稼被淹死了。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锄草怨》。这首诗通过描写种田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农民对官府赋税沉重、苛政猛于虎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诗的前六句描写了种田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希望下雨能带来更多的雨水,以便更好地种植庄稼。然而,过多的雨水却使得他们的庄稼被淹死了,他们不禁感叹官府的赋税太过繁重,以至于让他们承受了如此巨大的负担。
第七到第十二句则描绘了乡村中的景象。乡吏们没有来收取赋税,导致村民们可以自由地生活,庄稼得以生长。但是,这种宁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农民们仍然要承担着沉重的赋税。
第十三到第十四句进一步揭示了农民们的困境。他们不得不放弃耕种,回家等待官府的征税。这种被迫离开农田的情况让农民们感到非常痛苦,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但又无可奈何。
最后四句则是农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出门后受到了官吏们的催促,不得不继续耕作。而回到家中,看到邻居们家里已经装满了粮食,自己却一无所获,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整首诗以农民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和乡村中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在官府赋税重压下的困苦生活和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