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颂经诗,主要表达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逐字解释:

  1.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 此句表明这是关于佛教经文的赞美,强调其神秘和保护生命的智慧。
  2.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 描述了太上的本性是真实的、无有任何杂质的存在,其中包含了神秘的精神力量。
  3.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 强调了内心理解的重要性,一旦心灵得到解脱和领悟,外在的身体就变得不再重要。
  4.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 使用了“元始”这一概念来表达宇宙的原始状态,其中包含了无形的老态。
  5.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 指出心灵的本源就是最初的、最根本的东西,超越一切其他的道路。
  6.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 描述了佛教修行者所居住的地方如同拥有七宝般珍贵,且宫殿广阔、明亮。
  7.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 强调每个人心中都具备着佛陀的智慧,但如果不加以观照,这些智慧就无法得以显现。
  8.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 提到了从前世到现在的所有众生都是同一本性,即佛性。
  9.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 表示一个人如果能够彻底理解佛法,那么他/她与一切法(包括所有事物)都是一体的。
  10.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 描述了通过佛教的教导,能够照亮整个世界,使之远离无明和黑暗。
  11.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 描绘了天地之间的真相是清晰可见的,但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却呈现出朦胧的状态。
  12.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 表达了真正的智慧是无法被完全理解的,因为它超越了言语和思维的限制。
  13.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 暗示着所有的妄想和烦恼都是暂时的,最终都将随着缘分的流逝而消散。
  14.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 讨论了生死轮回的无限循环,以及这一切都是由因果律所决定的。
  15.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 用生动的形象比喻了人类生命和宇宙的微小和无常。
  16.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 挑战了人们对于大河大海深度的无知,强调即使是看似深不可测的河海也有其边缘。
  17.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 表达了对于无尽欲望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而且这种追求永无止境。
  18.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 描述了所有的声音(无论是自然的声音还是语言)最终都回归到一种共同的声音或真理之中。
  19.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 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情感反应?
  20.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 指出虚无和形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形象就没有虚无。
  21.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 如果心灵清晰明了,就能够区分存在与非存在。
  22.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 讨论了空与不空、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
  23.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 如果能认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那么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24.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 表达了存在的多重性——既有实体也有虚空,既无也没有不存在。
  25.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 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谦逊是获得佛法真理的关键。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经文的赞美和对宇宙、人生和心灵境界的探索,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内在智慧的理解。它鼓励人们深入思考生命的奥秘,寻求内在的和平与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