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注释】

  1. 太上升玄:指道教的天界。
  2. 消灾护命:消除灾祸,保护生命。
  3. 妙经颂:赞美道家经典之作。
  4.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这是为了引导众生理解并领悟这部道家经典的意义。
  5. 一真度一切:一切真理都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本源(“一真”)。
  6. 如楫济横流:像船桨一样帮助船只渡过湍急的河流。
  7.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人的本性是内在的,不需要在身体之外去寻找。
  8.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传播教义无需依赖具体的理论,而是通过行动来实践。
  9.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其含义自然清晰明了。
  10.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真正的本性是超越的,可以称为神王,不受任何限制。
  11.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打破外在的邪恶需要内在的坚强和坚定。
  12.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纯真的孩子就是真正的本性,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
  13.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威猛如同狮子,而名字则不同,但都是同一法身。
  14.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所有的天界和圣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存在。
  15.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本性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守护和保护。
  16.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无论是说话、沉默还是呼吸,都不产生任何念头。
  17.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忘记了自身的形相,达到了恍惚的境界,神鬼都无法窥视他的内心。
  18.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正确的法则能够克服错误的方法,使众生看到事物的全貌。
  19.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如果一个人没有见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就会受到内心的污染。
  20.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天上的神仙们强调说诗偈,只是为了指向心灵的根源。
  21.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引导那些迷惑的人,让他们回到解脱的境地。
  22.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道并不是只与视听有关,视听反而会产生疑惑。
  23.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面对事物时应该灵活应变,保持虚心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
  24.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心中的疑虑随着各种境遇而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都会指向内心。
  25.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真正的修行不是依靠有为的行为,而是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道家经典《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的一种解释和阐述。诗人通过对这部经典内容的解读,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在智慧、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诗人指出了这部经典的核心价值——教导人们如何领悟和运用内在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智慧超越了外在的规则和限制,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

诗歌中提到了“一真度一切”,强调了一个真实本源的存在对于所有事物的统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观察、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诗歌中的“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并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在之中。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和提升,个体可以逐渐接近这种超越的状态。

诗歌也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例如,“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和“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等句子,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扰时,要坚定地走向正确的道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

在结尾部分,诗人再次强调了心灵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净无暇时,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妙和丰富。因此,他呼吁大家不要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而是要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提升。

这首诗通过对《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的解读,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在智慧和超越的精神境界。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启迪和生活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