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着物,邪障那边生。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这首诗的译文是:“有形与无形,都难以理解其本质。如果不能明悟本性,如何能解决疑惑?”

关键词解释:

  • 有相、无相:指事物具有形象和形态,同时也没有具体的形状。
  • 迷惑:指对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感到困惑。
  • 明觉性:指明白并领悟到事物的本性。
  • 决狐疑:解决疑惑。
  • 众生情行劣:指众生的情欲、行为都很差。
  • 迷失道根源:指迷失了道路的根源。
  • 宣宗旨:宣扬教义的宗旨。
  • 教令入妙门:教导人们进入佛法的高深境界。
  •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指万物都有虚无的一面,而真理却要从有中寻找出来。
  •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不要产生虚无的错觉,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执着。
  •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色彩相互交织,就像纠缠在一起的墨线。
  •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要知道空和色的相互关系,不要分别空和色。
  •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佛教认为,宇宙的法则就是虚无,这个虚无也被认为是一种假设。
  •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如果产生了虚无的错觉,就会被法律所束缚。
  •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既不空也不色才是真正的颜色。
  •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既然空色都是真的,那么真正的佛法又怎么会得到呢?
  •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要认真地看待空色,但内心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应该同时消除空和色的障碍,不需要单独去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色与空都没有滞碍,本性自然如同自由自在。
  •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妙音是指美妙的音乐,虚心则不是妙音的意思。
  •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认识那些微小的事情是很难获得自由的心灵的。
  •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用一颗心去观察一切事物,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同的。
  •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如果能这样理解,就说明已经达到了智慧通达的境界。
  •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了悟本性的根本,这是进入佛法高深境界的方法。不要保留这些佛法。
  •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就不会再受到有无的干扰。
  •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保持一颗正直的心,就能长久自由自在。就像隼鸟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中。
  •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当心境宁静时,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会变得清晰,并且能够根据本性去行动。
  • 性能无着物,邪障那边生:只要内心没有执着,邪念就无法产生。
  •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佛法是没有障碍的,因此可以暂时命名它为“妙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