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王阁老,三岁似须臾。
鬓上斑多少,杯前兴有无。
官从分紧慢,情莫问荣枯。
许入朱门否,篮舆一病夫。
河南王尹
刘禹锡诗歌赏析与译文
- 作者简介
-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洛阳。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擅长诗歌创作,被誉为“诗豪”。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壮志豪情,也有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
- 诗词原文
别来王阁老,三岁似须臾。鬓上斑多少,杯前兴有无。官从分紧慢,情莫问荣枯。许入朱门否,篮舆一病夫。
- 诗句注释
- “别来王阁老”:意为自从离开王阁老后已有三年。
- “鬓上斑多少”:指因岁月流逝,鬓角已生斑驳。
- “杯前兴有无”:形容在酒面前的兴致如何,有或无。
- “官从分紧慢”:指官职的升迁和权力的大小。
- “许入朱门否”:询问是否有机会进入权贵之家的大门。
- “篮舆一病夫”:形容自己身体欠佳,行动不便的状态。
- 诗意解析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王阁老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岁月变迁的感叹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
- 翻译与赏析
- 译文:
别离以来,已经是三年了,仿佛转瞬即逝。岁月无情,鬓边斑白,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官场中起伏不定,我的感情也随着荣枯而变化无常。不知道何时能够踏进豪门府邸的大门,如今只能乘坐简陋的篮舆,身陷疾病的困境。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期待。同时,通过对个人处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刘禹锡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创作背景
- 根据《新唐书》记载,白居易于贞元十九年(803年)与刘禹锡相遇于洛阳,两人结为忘年之交。此次会面不仅让两人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也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名家点评
- 名家点评指出,刘禹锡的诗作在艺术上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巧妙融合,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作品鉴赏
- 鉴赏:
这首《寄河南王尹》诗,刘禹锡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抒写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美。诗中“别来”、“三岁”、“鬓上”、“杯前”等词语都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性,体现了刘禹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歌技巧。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用于教育领域,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教材之一;也可以用于商务交流中,作为表达尊重与敬意的重要工具。此外,还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欣赏,供读者品味其中的文学魅力。
- 相关研究
- 目前关于刘禹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哲学思想的探讨上。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前学界对他的其他研究领域了解不多。今后可以加强对刘禹锡生平事迹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