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
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
【注释】
斋戒:佛教规定僧人和道士必须遵守的一种清规戒律,包括吃素、不饮酒等。
六贼:《楞严经》说有眼、耳、鼻、舌、身、意识六种“贼”,能迷惑人,使人堕落。这里指人的六种烦恼。
三尸:“尸”是鬼名,“三尸”指心肝脾。道家称人之精气神为三尸,每三天一报,故称为三尸。
酒魔:嗜酒成性的人。
竺乾:即竺道生,三国时吴国僧人,南朝宋初著名佛学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斋戒喻佛家戒律,用“六贼”来比拟人的各种烦恼,通过酒魔的降伏来比喻自己对酒的戒绝。全诗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首句“每因斋戒断荤腥”,“斋戒”即素食。这句说因为经常斋戒,断绝了饮食荤腥,所以渐觉尘劳染爱轻。这四字说明斋戒之重要,斋戒能使人远离尘世,超脱红尘。
次句“六贼定知无气色”,六贼即六种烦恼。这一句说:经过斋戒,六贼被制服,因而没有气色。六贼是心、肝、脾、肺、肾、欲(欲望)这六种精神现象。它们在俗世中常常作祟,使人心烦意乱,因此要斋戒来制服它们。
第三句“三尸应恨少恩情”,三尸就是心肝脾三种精神现象。这句说:由于斋戒,三尸被降伏,所以少恩情。三尸是心、肝、脾三种精神现象,它们是贪嗔痴的根本,因此要斋戒来制服它们。
第四句“酒魔降伏终须尽”,“酒魔”即嗜酒者。这句说:酒魔终究要被降伏,但还要彻底消除。嗜酒是一种病态,是贪嗔痴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彻底地降伏它。
第五句“诗债填还亦欲平”,“诗债”即写诗作文的债务。这句说:为了填还“诗债”,也要努力工作。这里的“诗债”是说作者的文人习气,需要克服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最后两句“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意思是从今以后可以担任学生的身份了,老师可以称竺乾先生了。竺乾就是竺道生,他是南朝宋初著名的佛学家。
整首诗通过斋戒这一佛教的修行方式来说明作者的修身之道,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