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坐对山,唯将无事化人间。
斋时往往闻钟笑,一食何如不食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他的诗歌风格通俗易懂,被称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语言平易,情感真挚。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三十年来坐对山,唯将无事化人间。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静坐观赏山景,通过观察自然的宁静和简单,引发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斋时往往闻钟笑,一食何如不食闲。此句描绘了僧人在打坐修行过程中,因听到寺庙钟声而感到愉悦,从而领悟到吃饭不如打坐修行更有意义的道理。这反映了佛教徒对于禅修的专注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三十”和“一”在这里是数字,代表时间的流逝;“坐对山”“唯将”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感悟。“三十年”可能隐喻人生的某种阶段或态度,表示一种超脱世俗、静心修行的状态。“一食何如不食闲”则是说吃饭不如不吃饭,强调了通过打坐修行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描写和尚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态度。

“三十年来坐对山”描述了一种长期的生活状态,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生活哲学,即通过长期的冥想和静思,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充实。“唯将无事化人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认为通过消除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可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宗修行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自身生活的写照。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我超越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通过对和尚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追求。诗句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这幅画面,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诗句:三十年来坐对山,唯将无事化人间

译文: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一直静坐对望群山,致力于将世间的纷扰抛诸脑后,让心灵归于宁静。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山的互动和内心的沉思,揭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长期坐在山中观察自然,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禅宗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是他们面对现实社会压力时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注释:

  • 三十年来坐对山:形容诗人长时间地静坐于山中,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进行内心的反思与冥想。
  • 唯将无事化人间:意味着诗人通过放下日常的纷扰和杂念,让心灵回归到最纯净的状态,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期间,他利用这段时间深入体验山林之静与禅意,以此来缓解心中的郁结,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这也是他对当时官场生活的一次逃避,通过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不仅仅是一首描述山水之美的诗,更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的作品。通过这首简短的七言绝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能领略到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然。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