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谪去千馀里,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
【注释】
(1)感化寺:唐时长安城东有感化寺,白居易曾任此寺主持。题名:指唐代诗人元稹和刘禹锡的名字。微之:元稹的字,白居易当时任监察御史。元稹于公元785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今湖北省江陵县),与白居易相隔千余里,白居易于同年七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刘三十二: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夔州长史、检校礼部尚书,于公元783年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2)谪去千馀里:指白居易被贬官到江陵。
(3)太白无来十一年:指刘禹锡被贬到连州。太白,即李白。
(4)今日见名如见面:指白居易在京城长安重又见到刘禹锡和元稹的名字,就像见到了他们一样亲切。
(5)尘埃壁:指墙壁上满是灰尘。
(6)破窗前:指壁上有破损的地方。
【赏析】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是白居易对好友元稹和刘禹锡的怀念之作。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分别后音信不通的思念之情,又表现出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对友情的执着。
这首诗开头两句“微之谪去千馀里,太白无来十一年”是说,白居易自己已被贬官到江陵(今湖北荆州),而好友元稹则被贬至遥远的边远之地;而刘禹锡也被贬到连州(今广东连县)。这两句是点明两人被贬的时间。接着,第三句“今日见名如见面”,是说自己在京城长安又重新见到了刘禹锡和元稹的名字,就好像看见了他们一样的亲切。第四句“尘埃壁上破窗前”,写的是自己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墙壁上的题名,上面布满了灰尘,而且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了。这是对前面提到的题名处的进一步描写,突出了题名处荒凉、破旧的情况。
诗的最后一句“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是写自己看到题名处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