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
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
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
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注释】
七十欠四岁:指年已70多岁,“欠”为不足之词。
此生那足论:这一辈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每因悲物故:每时每刻都因失去亲人而悲痛。
还且喜身存:还庆幸自己还活着。
安得头长黑:如何能使头发变黑呢?
争教眼不昏:怎能够不让眼睛失明。
交游成拱木:朋友如同拱形的木材一样支撑你。
婢仆见曾孙:仆人和婢女看到自己的曾孙,会很高兴。
瘦觉腰金重:因为瘦了,所以觉得身上的钱更重了。
衰怜鬓雪繁:年老体衰,担心白发增多(鬓发如雪)。
将何理老病:用什么办法来对待衰老和疾病。
应付与空门:面对生活,只能归结于佛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一首诗作。前八句写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慨和对生死的看法,最后两句则表明自己的归宿。
首联“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说人至七十,已逾花甲,可谓人生大关已过,因此感叹自己这一生实在不值得多谈。
颔联“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写自己虽然悲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庆幸自己还能存活人间。
颈联“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是说自己想要一头黑发,却难以实现;要使眼睛不花,却又无能为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种种无奈和痛苦。
尾联“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写自己身边朋友众多,就像树木一样互相依傍着;仆从们见到自己的曾孙,都会高兴不已。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
末联“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写自己因年老体衰而感到腰痛,担心头发变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奈和担忧。
最后两句“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是说自己对于衰老和疾病无可奈何,只能依靠佛教来度过余生。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