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軿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軿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译文:
有人做梦梦见自己升入天界仙境,他坐着一只白色的鹤,前面引导着两道红色的旌旗,他的羽衣飘逸,玉铃发出清脆的声音。他在空中俯瞰人间的尘埃,渐渐失去了故乡,只能在山林中分辨出山川的形状。东海一片清澈,五座山峦青翠欲滴。不久一群仙人到来,他们相互引领着前往玉京。安期生和羡门高等人列坐在公卿们的位置,恭敬地向玉帝行礼。玉帝说你的仙才不凡,你应该努力不要自卑。你将在十五年后回到凡间。他再三叩谢,醒来后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惊讶。他将这个秘密保守得非常严格,发誓要隐居在岩石之间。他对恩情和爱情都舍弃了血肉之躯,他的饮食不再有荤腥之气。他早上吃云母,晚上喝沆瀣。他在空山上修炼了三十年,每天盼望着有车子来接他回去。但是期待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连鸾鸟和凤凰也没有飞来的声音。他的牙齿头发都变白了,听力和视力都在减退。他有一天与万物同化为尘土时,身体就和粪土一样被埋入了地下。虽然相信真的有神仙,但是世俗的力量是无法用来修行的。如果他没有金子和骨头这样的资质,那么他也不会被列在丹台之上的名字之中。他只能传扬辟谷的方法,而虚心接受烧炼成仙的经书。但是他只是自我追求勤奋和辛苦,最终也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悲哀啊梦中的人,这一夜的梦境竟然让他误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以梦境为线索,通过梦境中的仙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修行、神仙等话题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诗人借梦中仙人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仙境生活图景。他乘坐白鹤,引导红旌,羽衣飘逸,玉铃铮铮,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之中。在这里,诗人展现了一种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逐渐意识到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距。他失去了故乡,只能在山林间分辨出山川的形状,这象征着他的现实处境与理想之间的巨大鸿沟。同时,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修行之路,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诗人遇到了一群仙人和他们的引导者玉帝。他们向诗人表示祝贺和鼓励,告诉他只要努力就可以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修行之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如果没有金子和骨头这样的资质,那么他也会被排除在丹台之外的名字之中。
诗人在梦中还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包括食物的匮乏、环境的恶劣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然而,当他再次醒来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经过去,只剩下空山中的寂寞和孤独。
诗人在梦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现实的残酷。他的身体已经与万物同化为尘土,只剩下一颗空空的心等待重生。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无常所带来的痛苦。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挫折。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揭示了人类对于生命真谛的追问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