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京兆府新栽莲

  • 解释: 描述的是京城中新建的莲花,强调其新近种植。
  • 注释: “京兆府”是指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通常指代首都所在的地区。“新栽莲”说明这些莲花是最近被栽种的。
  • 赏析: 此句通过提及“京兆府”,暗示了诗歌背景的地域特色和政治意义。同时,“新栽莲”也突出了作者对于这些新生命的美好期许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 解释: 描述莲花生长在水中,周围环境中水质浑浊。
  • 注释: “污沟”指的是被污染的沟渠,“浊水”则形容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叶田田”形容莲叶茂盛,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莲叶在浑浊水体中的繁盛之景,传达出一种生命力顽强、环境恶劣却依然茁壮成长的意象。

3. 我来一长叹

  • 解释: 诗人因看到这污浊的水和不洁的环境而发出叹息。
  • 注释: “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面对”或“经历”。”一长叹”表达了诗人对此环境变化的感慨及无奈的情感。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恶化时的感慨与无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 知是东溪莲

  • 解释: 确认这些莲花来自东溪。
  • 注释: “知”表示知道或明白。“东溪”特指某个具体的地点,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此处用来象征美好的地方。
  •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东溪莲花的熟悉和亲切感,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美好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5. 下有青泥污

  • 解释: 描述莲叶下积着青苔,暗示莲叶下方环境的不洁净。
  • 注释: “青泥”指的是绿色的泥土,常用于形容湿润的环境。
  • 赏析: 此句通过视觉描写增强了环境恶劣的氛围,反映了莲叶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6. 馨香无复全

  • 解释: 莲花原本的香气因为环境的影响变得不再完整。
  • 注释: “馨香”指的是花朵散发出的香气。“无复全”意味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全部香味。
  • 赏析: 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环境对生物生存状态的影响,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上有红尘扑

  • 解释: 莲花上方覆盖着灰尘,使莲花的颜色变得暗淡无光。
  • 注释: “红尘”通常用以形容世俗的尘埃,这里比喻外界的污染。
  • 赏析: 这句话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莲花受外界影响后的悲惨景象,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8.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 解释: 事物的性质就像莲花一样,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人的行为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 注释: “物性”代表事物的属性或特性。“犹如此”即仍保持这样。“宜然”意味着应该如此或应当如此。
  • 赏析: 此句总结了前文的观点,强调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和人的行为应与之和谐共处的理念。

9.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 解释: 即使莲花扎根于适合生长的土地(如东溪),但若环境已变坏,还不如让它自然死亡,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 注释: “托根”即扎根,这里指植物的生长过程。“非其所”意味着不适合或不理想的环境。“遭弃捐”则表达了让莲花自然消亡的想法。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变化无力改变的认识,以及对人类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10.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 解释: 回忆过去莲花生长在清澈溪流中的日子。
  • 注释: “昔在”表示过去的状态或时间。“溪中”明确指出了生长地点。“花叶媚清涟”描绘了那时莲花的美丽景象。
  • 赏析: 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诗人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环境变化的遗憾。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使得诗歌更加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