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注释】
长纤草:指草木长得茂盛。
山苗:山野的幼苗。
劲木:坚韧挺拔的树木。
涧松:山涧里的松树。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意思是山涧里的松树因风雪而倒下,但上山的松树却依然茁壮生长,春天一到便繁花似锦。
可怜苦节士:可怜的是那些坚守节操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对节操之士的崇敬之情。全诗共十句,每句都紧扣一个“何”字,即问什么、怎么理解。
首联:“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这两句以雨露滋润长出的纤草和山苗高入云霄作比,说明大自然的恩赐是多么丰足。“雨露”二字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润泽,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虽身处困境,但却得到了上天的厚爱。
颔联:“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这两句写风雪中折断的劲竹和被砍伐的松树枝条。前一句用风雪中的劲木比喻节操之士,后一句用砍伐下来的松树枝条象征节操之士的死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节操之士的同情与哀悼。
颈联:“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这两句看似在问风雪为什么会这样无情地吹打这些树木,雨水为什么要如此长久地滋润它们。其实不然,诗人是在借这两个问题来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要遭受命运的打击,而那些坚守节操的人们却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呢?这里的“风摧”和“雨长”都是比喻手法,用来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这两句以百丈深涧里的枯枝落叶比喻那些已经死去的节操之士,又以寸茎山上的嫩芽比喻那些依然坚守节操的人们。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之士的深深怀念与哀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咏物来抒发诗人对节操之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处境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