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曲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写道:“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块立于山中的石头,暗喻那些无德之人为了名利而立碑纪念的行为。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勋德既下衰”:这里的“勋德”指的是功绩和德行,而“下衰”表示这些功绩和德行正在逐渐减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功绩和德行不再显赫的人的感慨。

  2. “文章亦陵夷”:这里的“文章”指的是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而“陵夷”表示这些成就正在逐渐衰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领域内那些成就不再突出的人的忧虑。

  3.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这两句通过描写山中的石头和路边的碑文,隐喻了那些无德之人为了自己的名誉而立碑纪念的行为。这种行为就像是山中的石头被雕刻成了路上的碑文,失去了原本的自然美。

  4.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这里提到了“太公”和“仲尼”,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贤人,代表着儒家的道德标准。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将功绩和德行夸大到近乎神话的程度的做法。

  5.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这句话批评了那种过分追求数量和华丽辞藻的写作风格。它强调了简洁和真实的重要性,而不是空洞和华丽的装饰。

  6.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撰写碑文的人们的质疑,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有才华?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风的不满,以及对文人虚伪行为的批判。

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文人行为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判,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它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虚浮的表面功夫。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公正、真实和道德的重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应该追求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