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注释】
及第:考中进士。归觐:辞别皇帝回故乡探望父母,因称告假。留别:告别。
擢第:考中。谬:错误,这里指误中。
荣:显贵。时辈六七人:当时同辈的六七个人。
动行色:触动车马的行进之色。
得意:高兴。
减别恨:减少了离别的愁苦。
轻远程:轻视旅途的漫长。
翩翩:形容马蹄疾驰的样子。春日:春天。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注释】
及第:考中进士。归觐:辞别皇帝回故乡探望父母,因称告假。留别:告别。
擢第:考中。谬:错误,这里指误中。
荣:显贵。时辈六七人:当时同辈的六七个人。
动行色:触动车马的行进之色。
得意:高兴。
减别恨:减少了离别的愁苦。
轻远程:轻视旅途的漫长。
翩翩:形容马蹄疾驰的样子。春日:春天。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这首诗是郑君的石沟溪隐居之作。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注释
注释: 1.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静得:宁静地得到。亭上境,指亭子之上的景色,也指亭子本身。 2.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凭轩:倚着栏杆(或轩,即窗户)。东南望,指向东南方眺望。 3.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烦襟:烦恼、烦闷。杉风:杉树的风声。 4.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旷然:空旷豁达的样子。宜:适宜。真趣:真实的情趣、乐趣。道:这里指道家的思想和道理。心:指作者的心志、心境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他的诗多写爱情婚姻、抒发身世感慨、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涧松高百寻 - 描述的是松树高达百丈的情景。 2. 四时寒森森 - 形容四季中松树始终保持着寒冷和孤独的状态。 3. 临风有清韵 - 比喻松树面对狂风仍能保持其清新的韵味,不随波逐流。 4. 向日无曲阴 - 指在阳光照耀下,松树没有阴影,显得更加高洁。 5.
【注释】 清夜琴兴:在寂静的夜晚弹奏音乐。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月亮从东方升起,鸟儿都回巢了,只有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林子里,静心倾听琴声。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在这个时候我心境宁静悠闲,可以弹奏起素白的琴弦。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琴音清澈清凉,是由木头的本质决定的;心境平和淡泊,是随着人的内心的变化而变化的。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我的心中积累了和谐平静的气氛,琴声与这种气氛相呼应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译文:不动的大地是厚重的土地,不停息的蓝天才是高远的天空。 注释:不动的大地是厚重的土地,不停息的蓝天才是高远的天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大地和天空的赞美,他认为只有大地和天空才是最真实、最厚重的存在。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译文:无穷的日月,长在的山川。 注释:无穷的日月,长在的山川。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他认为日月和山川都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译文: 阴云密布,连日下雨。我打开窗子望天空,只见黄云遮天蔽地。积水冲毁了我的墙,疾风毁坏了我家的屋宇。庭院里长满了蓬草和莠草,泥涂覆盖了菜园子。村子太深了,没有人来拜访,我只能在窗前呆坐。整天不出门,青蛙跳进屋里来。我出门没有去处,回家只能独处。我不用喝酒取乐,只好独自闷坐,谁与我交谈? 注释: 翳翳(yì yì):昏暗的样子。 逾月阴:一个月内连续多天阴雨。 沈沈:形容大雨滂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