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金銮子晬日
白居易诗意探索与生活哲学
诗词原文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译文注释
- 行年欲四十:指诗人的年龄将近四十岁。
- 有女曰金銮:女儿的名字叫做金銮。
- 生来始周岁:女儿刚满一周岁生日。
- 学坐未能言:女儿虽然学会坐立,但还不会说话。
- 惭非达者怀: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不是那种心胸开阔、超脱世俗的人。
- 未免俗情怜:由于世俗的情感和牵挂,无法真正理解女儿的快乐。
- 从此累身外:从此以后,所有的责任和牵挂都只能放在身体之外。
- 徒云慰目前:只是说说而已,无法真正安慰自己。
- 若无夭折患:如果没有早逝的担忧。
- 则有婚嫁牵:因此,会有婚姻和嫁娶的牵绊。
- 使我归山计:让我回到山中的计划可能会推迟十五年。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儿金銮的成长过程,展现了诗人从内心到外在的变化。从“行年欲四十”到“生来始周岁”,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从四十岁的成熟期过渡到刚刚一岁的新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既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也体会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感。
诗中“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是一个追求超脱的文人,又是一个肩负家庭责任的父亲。这种矛盾使他既感慨又无奈,最终只能将这份感受留在了心底。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则表达了诗人对女儿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女儿的婚姻和嫁娶会成为他无法逃避的责任和牵绊,这让他感到焦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这是人生的一部分,需要坦然接受并尽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回到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女儿成长的点滴,也反映了诗人作为一个父亲在面对家庭责任时的复杂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中的种种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