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即可。“九江北岸遇风雨”是第一句,写诗人在黄梅县的江边遭遇了一场暴风雨。“黄梅雨”,黄梅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这里多的是梅雨天气,所以称“黄梅雨”。“白头翁”,即渔人或渔民。“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第二句写诗人在宽阔的江面上看不到岸边,到了夏天五月天气转热的时候,江面常常起大风。“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都说明当时正逢梅雨季节;“白头翁”则表明作者此时正是在江边捕鱼的人。“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第三句写人生路上应该有很多条路可选,但自己为什么却要在这里抛下自己的身子呢?作者在这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风雨飘摇中的彷徨与迷茫。
【答案】
示例:
(1)“九江北岸遇风雨”译文: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注释:黄梅县:指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一带。黄梅:一种树木名,亦称青梅。
(2)“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译文:宽阔的江面上看不到岸边,到了夏天五月天气转热的时候,江面常常起大风。
注释:九江:指江西的九江南北两岸。
(3)“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译文:人生路上应该有很多条路可选,但自己为什么却要在这里抛下自己的身子呢?作者在这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是诗人避乱九江时所作。诗人在黄梅县的西北岸,看到黄梅雨连绵不断,大浪滔天,渔夫们冒着狂风暴雨驾船捕鱼,十分辛苦。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九江北岸遇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