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注释:
- 杂芳涧草合:指春天的景色,各种花草交织在一起,显得生机勃勃。
- 繁绿岩树新:形容岩石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山中的景象在傍晚时分已经十分美丽了,而春天的气息更是浓重,仿佛还剩下一些春意没有散去。
-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竹子环绕的寺庙里,刚刚下了点雨,使得石径上没有丝毫尘土。
-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这里用“白衣”来形容一个居士(佛教徒),而“方袍”则是指僧人的袈裟。同时提到了四个僧人,说明他们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
-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这里的“地”指的是这个地方,“佛土”指的是佛教的世界。而“人非俗交亲”则表示这个人不是世俗中的亲人,但在这里却是亲近之人。
-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在城中和山下分别的时候,彼此都表现得非常热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山水田园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也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