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注释】
新乐府:汉代的乐府,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以采集民歌为主。古冢狐:传说中狐狸精。妖且老:既美丽又衰老。化为妇人:变成女性。色好:美貌诱人。头变云鬟面改妆:头发像云一样卷曲,脸上的妆容也变了。尾曳作长红裳:尾巴拖曳成长长的红色裙子。徐徐行傍荒村路:缓缓地走在荒芜的村庄小路上。日欲暮时人静处:太阳快要落山了,人们都到家里去了。或歌或舞或悲啼: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悲伤哭泣。翠眉不举花颜低:眉毛像绿色的竹叶那样青翠,面容像鲜花一样娇艳。忽然一笑千万态:突然笑起来千姿百态。见者十人八九迷:看见的人中有十分之九会迷惑。假色迷人犹若是:用假象迷惑人心还像这样。真色迷人应过此:用真正的面目来诱惑人心应该更好。彼真此假俱迷人:真假都让人迷惑。人心恶假贵重真:人们讨厌虚伪,重视真实。假色迷人犹浅:用虚假的容貌迷惑人还比较肤浅。一朝一夕迷人眼:一时半刻就使人着迷。女为狐媚害即深:女子因为狐媚而造成的伤害已经很深了。日长月增溺人心:时间越长,人的心灵被迷惑得就越来越严重。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更何况褒姒和妲己的美貌善于引诱人。能丧人家覆人国:能够毁灭一个家庭,颠覆一个国家。君看为害浅深间:你看这些祸害发生的程度深浅之间。岂将假色同真色:哪能把假的当作真的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迷信、反对巫术妖言的讽喻诗。全诗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以狐魅与美女的对比,揭示出“假色”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迷信思想。
首句“新乐府”,交代了这首诗的体裁,是一首古体诗,属于乐府诗。“古冢狐”,指狐狸精,这里用“古冢”来形容其“妖且老”。狐狸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作为邪恶的象征,因此这里的狐狸精形象并不美,而是带有邪恶、狡猾的特点。“化为妇人颜色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只狐狸精变成了美丽的少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它的真正面目仍然是“妖且老”。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这只狐狸精的形象特征:它的头发像卷云一样美丽,脸上的妆容也已经改变,尾巴拖曳成了长长的红色裙子。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狐狸精的动作和行为:“徐徐行傍荒村路” ,缓缓地走在荒芜的村庄小路上; “日欲暮时人静处”,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村民们都回家去了;“或歌或舞或悲啼”,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悲伤哭泣;“翠眉不举花颜低”,眉毛像绿色的竹叶那样青翠,面容像鲜花一样娇艳;“忽然一笑千万态”,突然笑起来千姿百态。这几句描写了这只狐狸精的外貌和行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我们可以看出这只狐狸精的狡诈和狡猾。
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揭示了这只狐狸精的危害程度:“见者十人八九迷。”有十个见到它的人,就有八九个会被迷惑;“假色迷人犹若是”用假象迷惑人心还像这样;“真色迷人应过此”用真实的面目来诱惑人心应该更好;“彼真此假俱迷人”真假都是让人迷惑的;“人心恶假贵重真”,人们讨厌虚伪,重视真实;“假色迷人犹浅”用虚假的容貌给人带来的影响还不深;“一朝一夕迷人眼”一时半刻就使人着迷;“女为狐媚害即深”女子因为狐媚而造成的伤害已经很深了;“日长月增溺人心”时间越长,人的心灵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最后甚至可能会“丧人家覆人国”;“君看为害浅深间”,你看看这些祸害发生的程度深浅之间;“岂将假色同真色”,哪能把假的当作真的呢?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方法,通过狐狸精和美女的形象对比,以及狐狸精的行为和危害与美女的危害之间的对比,揭示了“假色”的危害,从而有力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迷信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邪恶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