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释】

天边行:即《登高》的一首,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冬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五律诗之一。

陇右:指陇山以西地区。河源:指黄河的发源地。不种田:《新唐书·吐蕃传上》:“自大历以来,吐蕃内寇,陇右、安西皆没于贼。”胡骑羌兵:指吐蕃军队。入巴蜀:指吐蕃占领了剑南节度使严武所辖的梓州、阆州、绵州、剑南四郡。洪涛:巨大的波浪。滔天:翻腾的水浪,汹涌澎湃。风拔木:风吹倒树木。前飞秃鹙:前面的鸿雁已飞过。后鸿鹄:后面的天鹅尚未飞过。九度附书向洛阳:指他给家人写的第九封信,想通过信使送回家里,但未能成功。洛阳:当时为东都,是唐朝的首都。洛阳沦陷于安史之乱中。十年骨肉无消息:指他与妻子儿女失散已经整整十年。骨肉:亲如父子的亲人或兄弟。

【译文】

天边老人归不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吐蕃入侵入巴蜀;

巨浪翻天水波涌,前有鸿雁后有天鹅;

寄书九度欲回家,十年骨肉音信绝。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冬天到夔州时所作。《登高》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所作,而此篇则作于乾元元年(758),是杜甫流寓夔州的早期作品。诗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抒发了对国事家愁的忧愤,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悲凉。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雄奇,风格沉郁,笔力遒劲,情调慷慨悲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