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注释:
-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赤骥(一匹骏马)顿长缨(束起马鬃),不是没有万里之姿。
-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马匹悲鸣,泪水滴落地上,我不禁问是谁驾驭的这匹骏马?
-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凤凰从东方而来,为什么又飞向高空?
-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竹子的花不能结出果实,我思念你忍心忍受饥饿。
-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古时候君臣和睦,这道理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贤人懂得自己的职责和分寸,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述古三首》之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第一句“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诗人以赤骥为喻,赞美它虽有千里之姿,却仍被束住长缨,无法展翅高飞。这里的“赤骥”既指骏马,也比喻有才华的人,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受到束缚。第二句“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则是通过骏马的悲鸣和泪滴,表达了诗人对驭者的疑问,可能是在询问为何要将这样的英雄束缚住。
接下来两句“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凤凰”在这里象征着高贵和美好,而“从东来”则暗示着某种变化或转折。诗人用“何意复高飞”来表达对这种变化的疑惑和不解。
第四句“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则是通过竹子的花朵不能结实,以及诗人自己忍心忍受饥饿,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这里的“竹花”既指自然界中的竹子,也比喻生活中的困苦和艰难。
第五句“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诗人通过回顾古时的君臣关系,来说明历史上的君臣合作是可以理解的道理。这里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两句“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贤人对于自身的定位和职责有着清晰的认识,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既是对历史英雄的评价,也是对现实中人们的鼓励。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