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
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述古三首·其一》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
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注释

  1. 市人:指在市集中忙碌的商人。
  2. 于利:追求利益。
  3. 竞锥刀:形容竞争的激烈和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4. 置膏烈火上:将食物放在火上加热。此处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后果。
  5. 哀哀自煎熬:形容自己因为过度追求利益而感到痛苦和挣扎。
  6. 农人:指农民。
  7. 望岁稔:期盼丰收。
  8. 相率除蓬蒿:一同去除田间的杂草。
  9. 所务:主要的追求。
  10. 邪赢:偏私、不公平的行为。
  11. 无乃:恐怕、或许。
  12. :劳累、辛苦。
  13. 舜举十六相:传说中舜帝举用了十六位有才能的人为官,这里用来形容贤能之人被重用。
  14. 身尊道何高:即使身处高位,但道德并不高尚。
  15. 秦时任商鞅:秦国时期任用商鞅变法。
  16. 法令如牛毛:形容法律繁琐苛刻,如同牛毛一般。
  17. 汉光得天下:汉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18. 祚永固有开:国家的基业长久稳定。
  19. 寇邓勋:古代的名臣寇恂和邓禹。
  20. 耿贾亦宗臣:耿贾也是忠诚的臣子。
  21. 羽翼共裴回:像鸟的翅膀一样相互扶持。
  22. 休运终四百:国家的命运终结于四百年。
  23. 图画在云台:历史的画卷记录在云端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市人和农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市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而农人则辛勤劳作,期待着秋天的收获,体现了农耕文化中的勤劳精神。杜甫借此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市人贪婪行径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矛盾,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