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遥思寒食 - 指在清明节后的某个时间怀念或思念某事。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前后的特定日子进行,人们会在此期间祭扫先人,同时有吃冷食的习惯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野老林下醉 - 描述一位老者在郊外树林中醉酒的情景。”野老”指的是生活在野外、未受城市文明影响的老年人。他们在林下饮酒,享受宁静自然的环境,可能也寄托了对故乡或过往时光的怀念。

第二首(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月照一山明 - 月光照亮了一座山,使之变得格外明亮和清晰。”一山”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用来形容整个自然界中的山景。
风吹百花气 - 春风拂过花朵,使得它们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百花气”可能指的是各种花朵特有的香味,也可能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首(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飞泉与万籁 - 形容泉水从高高的岩石上飞泻而下,以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声响汇聚在一起。”万籁”指的是自然界所有的声响,包括风声、水流声等。
仿佛疑箫吹 - 将飞泉的声音比喻成箫声,可能是在强调声音的美妙和悠扬,也可能是在形容泉水声与箫声之间的相似性。

第四首(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不待曙华分 - 不需要等到黎明时分,天色已经非常明亮,这里暗示时间的迅速流逝。”曙华”即日出的光芒。
已应喧鸟至 - 鸟儿们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开始鸣叫。”喧鸟至”意味着鸟儿们的叫声此起彼伏,形成了热闹的氛围。

结论

这四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与动物活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每首诗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深深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自然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