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
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
进取门难见,升沉命未知。
秋风夜来急,还恐到京迟。

【注释】:

  1. 李大夫:指李邕,曾任北海太守。
  2. 自小僻于诗:自幼就不喜欢诗歌。
  3. 苦吟无暇日:勤奋地读书,没有时间休息。
  4. 华发有多时:年岁已高,白发渐多。
  5. 进取门难见:想上进却找不到门路。
  6. 升沉命未知:命运如何还无法预料。
  7. 秋风夜来急:秋风阵阵吹来,令人感到紧迫的时局。
  8. 还恐到京迟:担心到京师的时间不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李邕的一封求职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首联“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直接点明自己从小就不喜欢诗歌,但每篇作品都希望自己能写得不平凡。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不满。
    颔联“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进一步描述了自己为了创作而辛勤劳作,无暇休息,头发已经花白。这既展现了自己的毅力和才华,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辛酸。
    颈联“进取门难见,升沉命未知”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失望和迷茫。在封建社会,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是非常困难的,而个人的升迁与否又往往受制于命运和机遇,这使得诗人感到前途渺茫。
    尾联“秋风夜来急,还恐到京迟”,以秋风的急促暗示了时局的变化和紧迫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否及时赶到京师的担忧。这里的“秋”既指自然季节,也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形势变化,诗人用秋天的景象来象征时局的严峻和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的无奈和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深沉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