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馀。
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
待得功成即西去,时清不问命何如。

【注释】

竹门茅屋:指简陋的家居。

数亩生涯:几亩田产,指家境贫穷。

鬓白只应秋炼句:形容年老,头发变白了,只能写些秋天里的景物。

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描写深秋季节,大雁受惊吓而飞起,渔船点起火把捕鱼,猿猴在霜降时发出哀鸣,橡树果实稀疏凋零。

待得功成即西去,时清不问命何如:等到自己的事业完成,便可以辞官归隐。如果天下太平,就不必再问个人的生死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生活的记录。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他退隐生活的真实情况,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馀”。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竹门茅屋,简朴的家居;数亩田地,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简单的描述,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颔联“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白发越来越多,但他仍坚持写作,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然而,他也因为年纪大了,视力逐渐下降,常常需要夜晚抄写书籍来补充知识。这些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的精神风貌。

颈联“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则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大雁在风中惊慌失措,渔船在河面上点亮灯火捕鱼,猿猴在雪林里发出哀鸣,橡实在秋天里变得稀少。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意境,也使诗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展现。

尾联“待得功成即西去,时清不问命何如”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他认为,当自己的事业完成时,就应该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去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如果当时天下太平,就不必再问个人的生死如何。这一结尾既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也流露出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