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释】

新平: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北,为长江支流青弋江的汇合点。

登:登临。兹楼:此楼。

怀归伤暮秋:怀念故乡,悲叹时序已入深秋季节。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天空宽广无边,夕阳渐渐落下,水色澄澈,波浪缓缓流动。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秦地的云彩升腾在岭上,大雁排着人字形飞翔在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茫茫大地有几千里之遥,眼望天际令人愁苦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元年(758)秋天离开长安时所作。当时,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正猖獗肆虐,而唐朝却内部混乱。诗人身在外地,心情十分沉重。他登上新平楼,凭栏远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怀诗。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离京的原因——去国登兹楼。“兹”即“这”,“兹楼”指的就是新平楼。诗人以“登”字领起全篇。

第二句“怀归伤暮秋”,写诗人因国难而远离家乡,又正值深秋之际,故更觉惆怅伤感。

第三句“天长落日远”,写登高所见。“天长”二字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很高,视野开阔,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忧虑之情;“落日”则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时间是在黄昏时分。

第四句“水净寒波流”,写登高所见。这句中“流”字与前文“落”字呼应,都表现了水流的动态美。

第五句“秦云起岭树”,描写诗人眼前的景色——秦地的云雾缭绕于岭上的树木之上。这里不仅写出了秦地的地势,而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

第六句“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眼前所见。这里既写到了胡地的景物,也暗示了边关战事的紧张。

最后一句“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直接抒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却又不失其凝练、含蓄之美。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在国难当头之际,内心的复杂感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