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解析】
此为《全唐诗》中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王绩。这首诗是写九日重阳节的。
首联“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诗人以爽朗之气迎接肃杀之秋,早起穿起薄衣,远望北飞的大雁,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
颔联“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诗人在赞美重阳节的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颈联“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霞图:天高气爽,夕阳如血,潭水映照着夕阳的余晖,犹如洁白的绫罗;菊花丛中散发出淡淡的芬芳,使人陶醉。
尾联“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诗人认为与天地万物相和谐才是符合自己道德的体现,只有与天地万物相和谐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
【答案】
译文:
清爽的秋风送来了凉爽的气息,早早穿上了轻薄的衣裳,远远地就能听到来自北方大雁清脆的鸣声。
重阳节到了,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人们欢喜地欣赏着这一年的丰收成果。
黄昏时分,夕阳像火一样照耀,潭水映照出夕阳的余辉,仿佛洁白无暇;菊花丛中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令人心醉神迷。
我真诚待人,相信天道,追求天人合一的至纯境界。
赏析:
王绩(约684-741年),隋末唐初大臣、文学家。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太乐丞、扬州六合县丞、刑科给事中、国子助教等职。后弃官不仕,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其作品多涉山水田园、饮酒、咏史题材,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简净,意境优美,风格淡远。
王绩一生坎坷,早年即有才名,但仕途不顺。晚年归隐于东皋山,过着隐居生活,潜心著述。他崇尚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这种思想倾向。
此为《全唐诗》中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王绩。这首诗是写九日重阳节的。首联“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诗人以爽朗之气迎接肃杀之秋,早起穿起薄衣,远望北飞的大雁。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颔联“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诗人在赞美重阳节的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丰收的喜悦心情。颈联“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霞图:天高气爽,夕阳如血,潭水映照着夕阳的余晖,犹如洁白的绫罗;菊花丛中散发出淡淡的芬芳,使人陶醉。尾联“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诗人认为与天地万物相和谐才是符合自己道德的体现,只有与天地万物相和谐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