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寒露出清澜。
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注释】:
玉真观:位于长安城东南的终南山上,相传是唐代著名女道士司马承祯所建。司马承祯(公元647~735年),字道者,号季阳子,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道教学者。他自幼聪慧绝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周易》。后受封“金坛大使”,并曾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晚年隐于商山,潜心修道。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司马承祯自西岳华山返回洛阳,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唐玄宗问他:“朕得师无?”司马承祯答道:“古有老子为师,孔子为友;近则仲尼师项橐,颜渊师孔子。今臣无师,陛下求之。”唐玄宗大悦,诏命他在紫霄峰建观,赐名“玉真”。
高情帝女慕乘鸾:指司马承祯对道的崇高境界的追求。
绀发初簪玉叶冠:意指司马承祯头戴玉叶冠。绀发,指黑发。玉叶冠,用玉片制成的帽子。
秋月无云生碧落:意指天空中月亮明亮。
素蕖寒露出清澜:意指莲花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
层城烟雾将归远:意指司马承祯即将离开此地。
浮世尘埃久住难:意指尘世之中难以长久地留住自己。
一自箫声飞去后:意指自从箫声飘散之后,司马承祯就隐居在玉真观了。
洞宫深掩碧瑶坛:意指司马承祯居住的玉真观深深隐藏在绿树丛中,只有碧瑶坛显露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唐代著名女道士司马承祯在玉真观的隐居生活。诗中通过描写司马承祯在玉真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道的崇高境界的追求以及他对尘世的超脱态度。
首句“高情帝女慕乘鸾”,描绘了司马承祯对道的高尚追求。帝女,指的是皇帝的女儿。她渴望像鸾鸟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世俗的束缚。这反映了司马承祯对道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精神解脱,更是为了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颔联“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寒露出清澜”,进一步描绘了司马承祯在玉真观的生活场景。秋月当空,没有一丝云彩遮挡,照亮了广阔的夜空;素色的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从清潭中露出的一片白莲。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司马承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颈联“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进一步描绘了司马承祯的隐居生活。层城,指的是层层叠叠的高山。烟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司马承祯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回到了遥远的故乡。而在这尘世中,他却久久不能离去。这反映了司马承祯对尘世的厌恶和对道的执着追求。
尾联“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进一步描绘了司马承祯的隐居生活。自从箫声飘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熟悉的箫声。然而,玉真观却深深地隐藏在绿树丛中,只有碧瑶坛显露出来。这两句诗表达了司马承祯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司马承祯在玉真观的隐居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的崇高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