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闲,以壮我元戎。
【注释】
东蛮:指西南夷地区。谢氏:指汉代的南越王赵佗,因封为“东粤王”,所以称为东蛮之主。冠带:冠冕,古代帝王戴用玉具,以象征天子权威。理海中:治理海上各国。
异世:指不同的世界。自言:自称,引述自己的话。我:指谢氏。异世:指天壤之外。虽圣莫能通:即使圣明的人也不能理解。
王卒:王者的军队。如飞翰:像飞翔的大鸟。鹏鶱:巨大的鸟。骇群龙:使众龙惊愕。轰然:象声词,形容声音巨大而有力。自天坠:从天上掉下来。乃信:才相信。神武功:神奇的武功。
系虏:俘虏。臣人:臣民。累累:接连不断。乃:才。信:相信。神武:神圣的武力。
系虏君臣:俘获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大臣们。累累来自东: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东方。无思不服从:没有人敢于违抗。唐业:唐朝的国运。山崇:高耸入云的山峰。
百辟:百官。拜稽首:拜见时行叩头礼。咸愿图形容:人人都愿意画肖像。周王会书:周代的会书,是周文王的《易经》。永永传无穷:永远流传下去。
睢盱万状乖:各种表情都显得不协调。咿嗢九译重:各种语言都显得很混乱。九译:指九种语言。重:重复。
广轮:广大的车轮。抚四海:驾驭天下。浩浩:广大无边。知皇风:知道皇帝的威风。
歌诗饶鼓闲:在闲暇之时唱歌击鼓。以壮我元戎:用来振奋我的军容。我:我方军队。元戎:主帅。
【赏析】
《乐府杂曲铙歌》是汉朝乐府机关所创作的鼓吹曲辞,内容多写战争之事。《东蛮有谢氏》是其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汉武帝时期,南越王赵陀归汉后,武帝为了表示对南越的恩宠,特赐给谢氏冠带,并命其治理南海,使之成为藩属国,同时赐予封号,以示尊崇。全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汉武帝如何对待异族的英明之举。
第一段,开篇点题,直接点出了“谢氏”。作者通过赞美谢氏的功绩,来歌颂汉武帝的英明。“自言我异世”,谢氏自称他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既是夸张也是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汉武帝的敬仰之情,也揭示了他的野心。“虽圣莫能通”一句更是将汉武帝比作圣人中的圣者,以此彰显其对谢氏的恩宠和尊重。
第二段,进一步描绘了汉武帝对异族的处理方式。“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两句,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汉武帝的军队如同大鸟般翱翔,使敌人感到恐惧,从而震慑住了其他的敌人。“轰然自天坠”,则形象地描绘了汉武帝的神勇,仿佛天神下凡一般。
第三段,描绘了汉武帝如何对待俘虏的问题。“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两句,直接点出了俘虏,并指出他们一个个被押送到了东方。这是对匈奴人的一次大清洗,同时也是对匈奴的一次大惩罚。然而,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反而给予他们极高的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汉武帝的仁慈和宽厚。
第四段,描绘了汉武帝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汉武帝对待少数民族的威严和统治力。他认为自己的统治如同高山一样稳固,无人能够撼动。
第五段,描绘了汉武帝如何对待群臣的问题。“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两句,通过描绘群臣们拜见皇帝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武帝的崇敬之情。而“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两句,更是将武帝的智慧和才能比作周代的圣人,认为他的智慧将永远传承下去。
第六段,描绘了汉武帝如何对待战争问题。“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两句,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各种景象和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然而,汉武帝却能够从容应对,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第七段,总结全文。“广轮抚四海”一句,通过描绘汉武帝的宽广胸怀和治理天下的决心,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而“浩浩知皇风”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威严和统治力,使得天下人都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仁慈、智慧、威严的汉武帝形象,展现了他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