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逐句释义”,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从字词、内容等方面作答。注意要结合注释理解,不要只抓住关键字词作答。
杨白花:即杨花。一种柔弱无枝的浮萍草。
风吹渡江水:风从水面吹过,水波荡漾,仿佛杨花飘落于江中。
宫树无颜色:宫中树木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色彩,形容宫中一片萧条。
摇荡春光千万里:春天的景色在千里之外也可见得到,形容春光远达。
茫茫晓日下长秋:蒙蒙细雨笼罩着整个京城,长秋宫显得更加凄凉。
哀歌未断城鸦起:乌鸦悲鸣不已,啼叫不断;歌声尚未停止,乌鸦便开始起飞。
译文:
杨树的花随风漂到长江上,使皇宫中的树木失去了昔日的颜色,摇曳着春天的美景,遍布千山万水。
清晨的雾气弥漫在长安城的上空,长秋宫笼罩在凄冷的阴霾之中。
哀伤的歌声还未停歇,乌鸦们便纷纷飞起,发出阵阵悲鸣。
赏析:
此诗首句以“风吹”二字开篇,既点明时间、季节,又交代了环境——江面上。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的画面。这一句,写春风无情地吹拂着满地的杨花,使得原本华美繁盛的宫苑失去了昔日的色彩。诗人以“宫树无颜色”形象地描绘出宫廷中的萧索与荒凉,用“摇荡春光”来衬托出杨花无处不在的景象。而“千万里”则将这种景象放大到了极点,让人感受到杨花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恶劣影响。
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光被杨花遮蔽的情景。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杨花与春光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对比。杨花虽然美丽却无根无依,只能随风飘荡;然而春光却是有情有意,可以穿越千里传递。这种对比既突出了杨花的恶劣影响,又凸显了春光的珍贵与美好。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的画面。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晓日初升,照亮了整个京城,但却无法驱散长秋宫中的凄冷氛围。同时,乌鸦们的哀鸣声也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发响亮起来。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长秋宫的凄凉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腐败、国运衰微的担忧之情。
最后一句“哀歌未断城鸦起”,则通过描绘乌鸦悲鸣不已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朝廷的黑暗与腐朽。这里的“哀歌”既指乌鸦的悲鸣,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感叹。而“未断”则表示这种悲鸣之声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永远。这样的结尾既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又深化了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杨花、春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京城的凄清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